行业新闻



2292家收单外包机构出局!已备案支付机构也难逃清退?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近日更新的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名单显示,本次通过备案的服务商共计428家,总共有33128家收单外包服务机构成功备案,2292家机构备案失效。其中,2096家机构特约商户推荐类型备案失效,24家机构聚合支付技术服务类型备案失效。

记者注意到,聚合支付技术服务类备案失效的机构中,不乏宝付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称“宝付支付”)、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翼支付”)、易智付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支付机构。有三方支付机构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备案是针对收单外包商,不是收单支付机构,后续备案的支付公司都会清理的,目前有二十几家支付公司已经取消备案了。”

“多家机构备案失效,既有因为合规因素被清退,也有因聚焦支付主业,并未实际开展收单外包业务,备案有效期届满前未重新提出备案申请。”受访行业专家表示,随着我国支付行业的变迁,“展业必备案”愈发凸显,未来已经备案的收单外包服务机构仍需要以合规为底线,通过自身的资源切入支付细分赛道。

超3万家机构通过备案

收单外包服务机构是指经市场监管机构或国家有关机关批准成立的,接受收单机构委托、承办收单非核心业务,并提供相应服务的合法设立机构,其业务类型涵盖特约商户推荐、受理标识张贴、特约商户维护、受理终端布放和维护、聚合支付技术服务。

为了规范收单市场,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先后发布《银行卡收单外包服务机构信息备案系统管理办法(试行)》《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等多项监管措施,对收单外包机构提出备案管理要求和多项管理细则,形成“展业必备案”的监管态势。2025年6月10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管理规范》和《收单外包服务评价管理规范》,再次对收单外包服务商展业进行了约束。



依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近日更新的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名单,本次通过备案的服务商共计428家,其中新增特约商户推荐类服务商402家。新增聚合支付技术服务类服务商4家,分别是江苏恒宝智能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山高聚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泊锦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银迁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此次更新后,记者依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系统披露信息统计获悉,目前成功备案的收单外包服务机构达33128家(一家机构会备案多个业务类型),其中特约商户推荐类有效备案机构达30339家,受理标识张贴类有效备案机构达18965家,特约商户维护类有效备案机构达20697家,受理终端布放和维护类有效备案机构达22667家,聚合支付技术服务类有效备案机构有728家。

“外包机构应遵循展业必备的原则,积极通过支付清算协会备案。”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对记者表示,随着收单外包服务市场发展,外包机构的规范经营变得愈加重要。外包机构若违反监管制度和自律规范,会扰乱收单外包服务市场秩序,增加收单机构商户管理复杂度,加剧支付风险管理压力,严重影响收单服务安全。加强对外包机构的监管力度,有利于维护收单市场良好秩序。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对记者分析指出,收单支付领域,实际上真正跟商户直接接触的是外包服务商,严格落实“先备案后展业”要求,将会令收单行业信息更加透明,便于监管机构及时掌握市场动态,降低违规风险,套码套现、涉赌涉诈等违法违规支付行为也能得到有力打击。通过备案筛选,优质合规的外包商能脱颖而出,推动行业整体服务质量提升,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行业门槛逐步提升

有进就有退,此次新增4家聚合支付服务类型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宝付支付的聚合支付类型机构备案却显示“失效”。对此,宝付支付相关人士对记者回应称,2021年,宝付取得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聚合支付技术服务备案。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关于加强收单外包服务市场规范管理的意见》《收单外包服务自律管理办法》,收单机构与外包机构之间存在明确的业务划分和严格的合作规则。因此宝付根据监管指导,于2023年主动终止备案申请,并非因业务违规被取消,而是积极响应行业分类管理、避免重复备案的合规举措。

宝付支付相关人士进一步表示,支付机构持有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在法定范围内,本身就具有开展商户合作、聚合支付的能力和许可,因此终止聚合支付备案申请对宝付展业没有任何影响,公司业务正常合规开展。宝付持续关注监管政策动态,及时调整业务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监管要求,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优质、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

记者依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系统披露信息统计获悉,备案失效的收单外包服务机构达2292家(一家机构会备案多个业务类型),其中特约商户推荐类失效备案机构达2096家,受理标识张贴类失效备案机构达1415家,特约商户维护类失效备案机构达1531家,受理终端布放和维护类失效备案机构达1637家,聚合支付技术服务类失效备案机构有24家。



记者注意到,聚合支付技术服务类备案失效的机构中,不乏宝付支付、翼支付等支付机构。有三方支付机构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备案是针对收单外包商,不是收单支付机构,两者要划清业务边界,后续备案的支付公司都会清理的,目前有二十几家支付公司已经取消备案了。”

王蓬博指出,多家机构备案失效,各有不同的原因,比如因违规经营外包业务受到监管机构行政处罚,或者因聚焦自身跨境支付和线上互联网支付主业,并未实际开展线下聚合支付业务,备案有效期届满前未重新提出备案申请。

“‘一机一码’政策落地速度在加快,灰色产业成本的逐渐提升,对外包服务商来讲,合规性要求更高,行业门槛将逐步提高,头部集中速度加快。强化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制传递出大力整顿收单外包市场,致力于收单外包市场合规性发展的用意。”王蓬博表示,外包服务商实际上是支付行业的毛细血管,是最底层的能够直接接触到商户的机构,建议外包机构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合规建设,努力拓展金融科技方向的增值服务。